撕掉標籤-擁抱自我-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~

40歲後要活在當下,為自己而活~

努力找到獨特、專屬的天賦才能,
期許自己身教言教,發揮影響力!
過著有意義又有價值的卓越人生~

在看不到果效之前,堅定方向,做就對了!

40歲之後我想要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~

40歲之後我想要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~

持續逼迫自己,挑戰突破,期待看見更深層的自我,
想著如何讓自己能量再強大一點、方向再明確一些,
如此才有更豐富的資源回饋在人生旅途的人事物上,⋯⋯
人生要精彩,劇本自己做主:跳出框架,做就對了!

 

中年其實是人生的顛峰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當我把這件事講給我同事聽時,他們第一個反應便是「人老了,就是這樣」,我卻不認為是如此,年輕人找不到東西會說找不到,為什麼我們找不到東西卻要把它歸因到年齡上?

美國的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(William Safire)在報上稱六十四歲的哈里遜福特(Harrison Ford)為中年人,結果被讀者嗆「你以為他可以活到一百廿八歲嗎?」我看了覺得很不解,人都會老,為什麼又歧視老?我們常常只看到年齡帶來的限制,卻忽略了年齡也有優勢。

其實人的認知能力並沒有隨著年齡而下降,中年的腦表現的並不比年輕的差。

美國有個研究,自一九五六年開始,系統化的追蹤六千名廿歲到九十歲各種行業的人智力的表現,每七年測試他們的認知能力一次,結果發現四十歲到六十歲的受試者,六個測驗中有四個,在中年時的表現比他們在年輕時來得好。

閱讀全文:中年其實是人生的顛峰

人要永遠保持年輕的心,凡事盡量自己做

同樣是八十歲,為什麼有人獨立樂觀,有人卻可能空虛失意?心理學實驗證明,年齡,不是問題! 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高鐵上碰到一位朋友,他若不叫我,我認不得他了,因為他憔悴了許多,一年前遇見他時,他意氣風發,告訴我,金融風暴時,要不是他,公司早就垮了。

他連去休個假都不敢,因為他是個不可缺的人。

想不到屆齡退休時,公司沒有留他,他一直以為不出三個月老闆一定會求他回來,結果公司照樣運轉,旭日照樣東昇。他苦笑著說,雖然生活沒有問題,但是沒有名片、沒有頭銜,他什麼都不是了,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。

我很擔心他這樣下去會得憂鬱症,也很感嘆為什麼一個人沒了工作,就連自己是誰都不知了?

自己本身的價值還在,不是嗎?剝奪掉職稱並未剝奪掉人的核心價值,為什麼就喪失了自我認同?

難怪心理學上有一句話「你認為你是誰,成就別人眼裡的你」。人對自己的看法竟然有這麼大的關係,這使我想起一個實驗。

閱讀全文:人要永遠保持年輕的心,凡事盡量自己做

青春是不耐久藏的東西


青春是不耐久藏的東西(沙士比亞語錄)

有空記得幫自己多拍張照

Share on Myspace

額外資訊